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起底光伏抢装背后:暗流汹涌的花样毁约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4:06:00    

文 | 华夏能源网

光伏抢装潮中,一系列毁约事件频发。组件厂商坐地起价,安装方和业主方只能被迫暂停项目。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还有另一种毁约形式正在业内蔓延。这种“毁约”往往由业主方主动发起,与安装方协商一致后解除合同,双方“和平分手”。

不过,无论是基于组件厂商涨价的毁约,还是业主主动“毁约”,背后都有共同的推动因素。这股力量又是什么呢?在其推动下,暗流涌动的毁约潮,又将如何影响光伏产业以及光伏装机的未来?

政策影响,无奈解约

近日,港能(镇雄)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24年度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废标公告,其300MW分布式光伏EPC项目合作终止。

根据公告,因受到国家政策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调整的影响,招标人和中标人无法按招标文件的约定签订合同。经双方沟通一致,同意就本项目终止合作,互不追责。本项目废标。

根据公开信息,该项目建设地点是在云南省,拟在昭通市镇雄县十余个乡镇建设300MW分布式光伏项目。

该项目招标启动于2024年12月,采用EPC项目总包形式,最终由中铁隧道集团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及其联合体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中标,当时的EPC中标单价为2.5元/W。

上述300MW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废标,是EPC项目废标,当事主体是项目业主方——港能(镇雄)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EPC项目总包方——中铁隧道集团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及其联合体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至于废标是由谁主动提出的,公告中说“经双方沟通一致”协议废标。但很显然,公告提及的“因受到国家政策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调整的影响”是关键。

最可能的情况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和136号文下发后,云南昭通300MW分布式光伏项目业主方考虑到项目建设周期以及建成后的收益情况,主动联系总包方废止项目。总包方考虑到业主方的收益诉求以及为了维护今后的项目合作,同意废标。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影响之下,存量光伏项目的毁约废标的同时,增量光伏项目也出现同比下跌。

3月25日,中国电建发布《2025 年1月至2月主要经营情况公告》。数据显示,1-2月,新签的997个能源电力项目中(合同金额1121.75亿元),太阳能发电项目为195个,新签合同金额371.12亿元,同比减少17.78%。

对比强烈的是,新签风电项目为231个,新签合同金额418.3亿元,同比增长了165.7%。这是风电项目自2021年以来首次大幅反超太阳能发电项目。

组件商坐地起价

另一种光伏项目毁约的方式,可就没有那么和平愉快了,而是从里到外充斥着火药味,而涉事主体也更加庞杂。

从2025年3月开始,分布式光伏行业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抢装风暴。一周前还报价0.7元/W的光伏组件,短短数日便跳涨至0.8元/W,甚至有厂商喊出“低于0.7元不接单,加价5-7分才发货”的霸王条款。

这场由政策、供需与技术交织引发的涨价潮,不仅让下游业主方措手不及,还将产业链相关各方都卷入了风暴眼。

此后,头部组件厂商又集体调价,N型组件报价突破0.8元/W,部分现货甚至喊到0.9元/W,较年初涨幅超20%。厂商提价的理由也很充分:上游硅料、硅片价格反弹,电池片供需紧张,成本压力下不得不涨价;春节后低库存叠加光伏抢装需求,企业被迫“三班倒”提产,但是仍无法满足瞬间而来的抢装需求,不涨价又能怎样?

更夸张的是,压力传导以及形势逆转之下,某一线厂商在签订0.7元/W的订单并收取全款后,以“成本超支”为由要求每瓦加价0.05元,否则拒绝发货。另有某厂商在3月初将0.68元/瓦的订单强行调价至0.73元,一周后再涨至0.78元,通过“多次加价”收割超额利润。

对于组件厂商“割韭菜”与涨价的违约行为,多家贸易商与安装商干脆暂停项目,无声控诉组件厂商的“无良行为”。

某大型贸易商更是连发多条朋友圈吐槽称:“现在的状况,就是典型的先用低价把羊骗进羊圈,然后和羊进行谈判:是否要交赎金?一天内接连被刷新三观,实在是无力吐槽了。”

这种先以低价锁定订单、再以产能调配为由多次实施二次议价的行为,已不是个例。而反复加价仍无法保障交付的恶性违约现象,本质上构成了对下游企业的多重绑架。这种“价外加价”的履约模式,已导致多个在建项目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背后推手:政策预期

无论是光伏项目业主方,抑或是项目总包方、安装商,抑或是组件厂商,抑或是贸易商,他们都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都会“在局限条件下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趋利避害是任何经济主体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了。

也就是说,抢装潮也好、组件涨价也好、项目毁约也好,大家都是遵循政策指挥棒在行动。背后的根本推动力量,还是政策预期。

比如光伏抢装潮,根据分布式管理办法和“136号文”,4月30日前并网的工商业项目可锁定固定电价(如山东0.3949元/度),5月31日前并网项目仍享受保障性收购,而6月1日后新项目需通过市场化竞价确定电价。

那么,你是光伏项目业主方,你会不抢装吗?你是组件厂商,面对瞬间爆发的组件需求,你会不涨价吗?你是贸易商,涨价造成契约精神严重受损,你会不发声吐槽吗?你是业主方,项目算不过账来,权衡利弊后你会不毁约吗?

毁约只是一系列行为的最终结果,而这一结果的源头则是政策预期的改变。

当然,政策改变也是迫于形势,不变不足以图存,不足以接续谋发展。

最近两年,光伏装机严重“超标”,电力系统无法消纳光伏午间大发的发电量。这一问题先是导致分布式光伏设置接网红区,紧接着就是光伏电站午间被告知要限电停发。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分布式光伏接网难题已经席卷全国逾10个省份,有超过400个县先后出现低压承载力红色区域,包括黑龙江81个县、山西73个县、河南逾70个县、河北南网53个县、广东37个县、山东37个县、辽宁逾20个县、广西10余个县、福建4个试点县。红区内,分布式光伏被叫停。

另外,2023年以来,无论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午间接电网通知自动弃光限电停发现象也日渐抬头。例如,青海集中式电站接电网通知,午间要限电停发三、四个小时;分布式光伏大省河南,多个县区的分布式光伏业主,接电网通知午间要限电停发三、四个小时到六、七个小时不等。

新能源消纳形势急转直下,政策再不调整,未来光伏装机增长空间会非常受限。形势所迫,针对光伏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的政策不得不变,这才有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和136号文的相继下发。

政策调整是必然,对光伏行业的短期冲击也无法避免。而光伏从业者们更应该理性看待政策的调整和行业的震荡。

可以预期的是,伴随着新能源消纳形式的不确定性大幅抬头,未来,光伏行业全产业链的发展都将进入政策震荡期。未来的光伏行业发展,不再是直线上升的稳定模式,而将是波浪式推进发展的态势。

一个新问题产生了,浪头打来,就要有政策调整来跟进,而这难免就要造成行业发展的低谷。老问题通过政策调整得以解决了,行业发展就又会迎来一个高峰。

目前的光伏抢装潮与毁约潮,也应作如是观。当然,有一点是确定的: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光伏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相关文章

起底光伏抢装背后:暗流汹涌的花样毁约潮
2025-05-04 14:06:00
吴艳妮带伤出战,这样回应“网红”标签
2025-05-04 10:17:00
搭建津滨双城便捷通道——探访天津市轨道交通Z2线项目
2025-05-03 06:19:00
财政发力要靠前 更要下沉
2025-05-03 02:06:00
江苏公布2025年度政法惠民十件实事项目
2025-04-30 15: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