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水间的脉动:“世界裤都”的“酷”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9:25:00    

新华社南宁4月3日电(记者任彦逸、黄凯莹)自动化纺织设备高速运转,纤细纱线在精密机械的编织下化作匹匹布料……从传承千年的精湛纺织工艺到绿色发展的成功转型,从智能制造的创新突破到传统文化的现代赋能,“世界裤都”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牛仔纺织这条“酷炫”产业链正在演绎怎样的精彩蝶变?

走进玉林福绵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只见工人正在给一辆辆货车装箱,纺织好的纱线成捆排布在厂房之中,自动化纺织机器高速运转,将纱线编织成布。

福绵区的制衣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当地盛产葛麻、蓝靛,“郁林细葛布”作为贡布长达800年。改革开放后,福绵人凭借精湛的裁缝技艺,从家庭作坊起步,逐步发展成全国闻名的牛仔裤生产基地。

图为广西华贸服装有限公司纺织车间。新华社记者 任彦逸 摄

纺织行业的兴旺,与之相伴的是水洗等配套产业的发达。然而,随着产业规模扩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地水质恶化日益严重,曾经清澈的南流江一度如“黑水河”一般。

痛定思痛,面对产业存亡的抉择,福绵区选择了一条绿色转型之路。

2016年,福绵区建设玉林(福绵)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实行“水电气热统一供给、第三方治污”模式,24家本地水洗厂搬迁入园。园区采用先进污水处理技术,牛仔裤水洗废水经严格处理后达标排放,彻底改变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模式,如今年处理污水量可达7000万吨。

环保升级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吸引了许多东部沿海企业入驻,推动福绵区从单一牛仔裤加工向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转型。

2024年,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等园区整合升级为玉林福绵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持续壮大,形成了纺纱织布、水洗印染、辅料生产、成衣制造、服装销售等“从一根线到一件成衣”的全产业链,产业配套率超过95%。

在广西华贸服装有限公司纺织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自动化纺织机器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任彦逸 摄

近年来,福绵区加快智能制造布局,生产效率有了较大提升。广西亘美实业有限公司引入自动化裁床,一次可裁100层布料;广西百盛纺织有限公司借助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纺纱各个工序已实现可视化监控;校企合作也助力产业升级,闽南理工学院等高校专家为福绵提供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技术支持……

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梁霜说:“我们积极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推动‘人工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企业的建设,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记者来到广西华贸服装有限公司制衣车间,只见工人娴熟地操作着各类机器,或裁片或缝边,一片片牛仔布经过吊挂系统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成品牛仔裤。

“通过现代化的吊挂系统,一条牛仔裤从裁片到成品只需要一个半小时,相比传统工艺的效率提高了20%。”广西华贸服装有限公司经理黄礼桃说:“我们现在年产牛仔裤90万条,一半销往国内,一半销往欧美、俄罗斯等地。”

工人运用吊挂系统加工牛仔裤。新华社记者 任彦逸 摄

在深耕纺织加工的同时,福绵区也在积极探索牛仔服装的时尚属性,通过举办2024中国(福绵)牛仔时尚之夜暨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的牛仔裤发布仪式、“福韵绵绵·曲蕴十丈”乡村网络音乐会、“古街新风·霓裳丽影”等时尚活动持续推动产业升级,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同时,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实地考察并参与行业论坛,为当地企业注入前沿设计理念、品牌运营策略和最新流行趋势。

玉林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刘一帆说,玉林将以“时尚+非遗”焕新传统制造,利用好“福绵绵”“非遗武术南少林十八路荘”等文化IP,推进牛仔文化主题街区建设;另一方面以“展会+流量”拓展市场空间,通过“厂区实景走秀+非遗技艺展演”实现产业增值与文旅引流双向赋能。

目前,福绵区已汇聚3000多家牛仔纺织服装经营主体,年产12亿件(套)衣服,年产值超300亿元,为数万产业工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从家庭作坊到百亿产业,从污染困局到绿色崛起,“世界裤都”福绵,正以崭新的姿态,织就自己的“酷”未来。

相关文章

崇明各大墓园迎来祭扫高峰,文明绿色祭扫成新风尚
2025-04-04 13:30:00
绿电“捕风者”领跑全球 “海鲜”养殖火出圈 新疆解锁“聚宝盆”新密码
2025-04-04 11:34:00
氢能第一股10年营收增长记录终结,亿华通向上游摸索稳定盈利模式
2025-04-03 19:35:00
山水间的脉动:“世界裤都”的“酷”产业
2025-04-03 19:25:00
日本:美“对等关税”超预期 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应对
2025-04-03 1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