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线”托起“生产线” 工厂忙碌村民受益 ——“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九


本报记者 杨红霞
3月21日一早,位于西宁市湟源县大华工业园区内的青海格拉三江饮用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内,生产线刚一开起来,大华镇塔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泉年就赶到现场,这里生产的是塔湾村塔湾饮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纯净水。
“瓶子都到了吧?”一到现场,杨泉年就询问格拉三江饮用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成明。
“放心,都到了,你们的订单生产线已经动起来了。”葛成明指着正在贴标的瓶装水说。
“上一批瓶子用完了,今天瓶子刚到,我就来现场看一下。”杨泉年说瓶子到了,生产线开起来,自己心里就踏实了。
塔湾村属浅脑山地区,村落依山而建,塔湾河缓缓流经村旁,依山傍水的塔湾村却始终找不到一条适合村子发展的产业路。
2023年6月,杨泉年初到塔湾村,在走访中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村子里有个年轻人注册了“塔湾圣泉”的商标,在做纯净水的销售。正好村里有一眼泉,天然矿泉水近在眼前,一个想法冒了出来。
但由于塔湾村地界少,村里都是农耕用地,没有适合的地方开办工厂,尽管已经拿到了水质检测报告,但在自己村子里开办加工厂的想法暂时无望。
“当时觉得非常遗憾,但已经有想法了就想继续做下去。”于是杨泉年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就到一些饮用水加工厂考察了一番。
“在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几个饮用水加工厂由于接不到订单处于半停工状态,我们就想着是不是可以试着跑跑订单,让这些厂子做代加工,既能盘活厂子也能让村子里有个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的支持。
注册公司、代加工框架协议……大家分工合作,当年11月就拿到纯净水生产营业执照,并和海东市涌泉纯净水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签订纯净水代加工生产框架协议。
2024年4月份,杨泉年又联系上青海格拉三江饮用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想让他们代加工瓶装水。
“去年塔湾村的订单是18000多件,今年杨书记给了30000件的订单,我们得半年时间完成。”葛成明说,有了这些订单,他们的生产线是闲不下来了。
杨泉年告诉记者,目前塔湾饮品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和三家分属不同地方的饮用水加工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瓶装水、桶装水,后续还想往其他饮品上发展。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杨泉年表示,作为扶贫产业项目,不仅得到了交通厅系统内部的大力支持,还给村子里实实在在挣到了钱。
去年塔湾饮品科技有限公司饮用水的销售额达到了75万元,净利润有30万元,还成功入驻了全国832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线上的营业额达到12万多元。
杨泉年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饮用水订单基本都出自交通系统,因为他就是来自于交通系统。“听到是扶贫产业项目,大家都很支持,大家都说用哪里的水不是用,要感谢每一个为乡村振兴助力的订单。”
也是在同一年成立的村企西宁新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24年完成了塔湾片区通自然村硬化路巩固提升工程,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手里有粮心不慌,账上有钱好办事。杨泉年说:“以前村子里的幸福食堂每星期只免费供应一次,现在村集体经济有了盈余,利用产业收益我们又为幸福食堂增加了一次免费供应。今年春节前又拿出2.8万元,为全体村民发放了面粉和清油,虽然不多,但也初步实现了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的美好愿景。”
“每家每户发了面和油,还有贴着我们塔湾牌子的瓶装水,没想到我们能享受到村集体发展带来的好处,以前都不知道村集体经济是什么,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了后,大路修了修小路,眼看着村子里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自然很高兴!”村民何宗福忍不住夸赞驻村工作队。
如今塔湾村的主路、巷道都焕然一新,“交通线”托起的企业也逐步迈入正轨,杨泉年和队员们还在为村子里养殖户抓种猪的事情忙碌,一件一件实事助力塔湾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