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丰台的是谁?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
“千万个好人垒起辰星的灯塔,千万件好事浸润城市的地基……”3月31日下午,方庄文化艺术中心一方剧场,2024年度“感动丰台”十大人物暨“丰台好人”年榜发布。

从应急救援到科技攻坚,从文化传承到社区服务,从睦邻友善到自强不息……“感动丰台”的是谁?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

沙争勇:社区居民的“万能修”
1956年出生的沙争勇是丰台区军休九所军休干部、春风雅筑社区志愿者。他将阳台化作便民维修站,用自己维修电子仪器的经验服务周边邻里40余年。为了让维修“立等可取”,他自费购买各种备件以便随用随取。为了解决老式家电配件缺乏的情况,他收集旧电器自行拆解后留下可用零件,取长补短加以应用。他说:“要做一辈子好事!”
尹喜军:长辛店老物件收集者
1961年出生的尹喜军是长辛店民俗老物件陈列展室负责人。他收集3000件老物,创办了长辛店老物件陈列展室,致力古镇文化保护,举办“古镇胡同照片展”与“游古驿民俗 传红色历史”活动,携手志愿者开展宣讲上百场,守护并普及长辛店历史记忆。

刘娇:于黑暗中“一路生花”
1990年出生的刘娇是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师。她患有先天性眼疾,双眼视力仅有0.01,但生性好强的她并没有放弃,2009年顺利被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录取,2018年又成功考取了研究生,圆了从医梦。她从事成人和小儿推拿,患者从婴儿到耄耋各有手法,收到了无数患者赠送的锦旗和表扬信。她还以《一路有我 一路生花》为题撰写宣讲报告,用亲身经历激励更多的人奋发向前、克服困难、实现梦想。
邓士兵:19万公里的巡护之路
1975年出生的邓士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93658部队通信技师。入伍30年,他带着妻子女儿在3个偏远艰苦的夫妻台站驻守15年,巡护国防通信线路总里程达19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近5圈。巡线之余,他自学自考获得法律本科学历,他雕刻出近万幅纸雕画,并义务筹办展览、授课,资助藏疆等边远地区学生6名。他始终坚守着一个士兵的初心。
张熙凯:将340多场公益活动送到老人身边
1983年出生的张熙凯是北京华生康复医院负责人。自2021年医院正式开诊以来,他组织策划义诊、健康讲座及康复指导类公益活动超过340场,辐射周边社区老年、失能人群累计近3万人次。为进一步助力残疾人就近就便享受康复医疗服务,他联合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及方庄、花乡地区12家医疗服务机构,依托丰台区“文明实践大篷车”等活动,开展“健康送上门”服务,帮扶群众数万人次。
曾伟伟:用4300次出警守护万家平安
1993年出生的曾伟伟是丰台区右安门消防救援站站长、党支部副书记。他奔赴火场11载,用4300次出警守护万家平安;他深入社区群众,用152场演练为百姓筑起安全防线;他创建70余人的应急志愿队伍,将“人人会应急,个个讲安全”理念落到实处。他用坚守诠释责任,谱写着消防铁军的梦想与荣光。
卜玉:让液氢真正驶入百姓生活
1985年出生的卜玉是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车载液氢系统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她从零开始,在液氢技术领域孤勇向前,带领团队突破研发瓶颈,推出国内首款百公斤级车载液氢系统,助力氢能重卡实现1000公里续驶里程,让液氢真正驶入百姓生活。她用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赤诚初心,为祖国“双碳”事业贡献智慧力量。
王海峰:义务理发3000余人次
1950年出生的王海峰,40年如一日用剪刀服务邻里,累计义务理发3000余人次,她自费成立“海峰工作室”,每周定期为社区居民理发。已逾古稀之年的她,仍在用一颗赤诚之心装点着邻里笑颜,用持之以恒的善举剪出社区的和谐与美好。
王虎城:16次无偿献血2次捐献造血干细胞
1980年出生的王虎城是北京大碗居餐饮有限公司职员。他16次无偿献血,累计献血达到6000毫升。他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素昧平生的14岁白血病小患者带去重生的机会。他用一腔热血书写着一个平凡人对生命最动人的馈赠。
陈子忠:树立残障群体就业新形象
1993年出生的陈子忠,2023年成为“星巴克中国”首位听障店经理。他三岁就失去听力,却从未向命运低头,他从零学习成为一名咖啡师,用紧握高温奶缸的双手感知蒸汽棒的细微震动,苦练习音调口型,用读唇语、手写板架起“无障碍”沟通桥梁……他用自己的奋斗故事,树立残障群体就业新形象,成为激励特殊群体不畏艰难、追逐梦想的榜样。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