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雷达|钧达股份冲刺港股,陷亏损泥沼筹钱出海,研发团队缩减千人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宁可坚
继2024年8月首次向港交所申请主板上市的招股书失效后,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钧达股份”)再度发起“A+H”冲刺。
港交所官网4月15日披露信息显示,钧达股份已递交新的招股书,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德意志银行为其联席保荐人。

资料显示,钧达股份是光伏供应链中的零部件供应商,其产品为光伏电池,为客户提供N型TOPCon和P型PERC电池。
需要注意的是,在行业处于去产能周期,产业链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下,作为全球光伏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的钧达股份业绩承压。钧达新能源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46.7%,更是直接出现了毛亏损。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钧达股份的收入分别为110.86亿元、186.11亿元、99.2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17亿元、8.16亿元、-5.9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1%、9.1%、-0.9%。

对于2024年的业绩表现,钧达股份解释称,N型TOPCon电池的平均售价由2023年的每瓦0.67元下跌至2024年的每瓦0.31元,2024年全行业光伏电池价格持续下跌,P型PERC电池及N型TOPCon电池产生的收入减少。
钧达股份表示,鉴于2024年的亏损状况,及鉴于硅片价格及光伏电池价格仍呈下行趋势,可能于不久的将来继续下行,公司可能会继续产生毛损,并预计仍将录得亏损,且净亏损将继续增加,而鉴于硅片价格及光伏电池价格可能于2024年后继续下跌,于2024年后不久的将来公司于相关年度的业绩可能继续发生重大不利变动,不能保证公司于2025年将转为毛利状况。
4月14日晚间,钧达股份发布了2025年一季报。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75亿元,同比下降49.52%;归母净利润亏损1.06亿元,与上年同期盈利1975万元相比,暴降636.04%;扣非净利润亏损2.17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1.71亿元相比亏损扩大。
另外,钧达股份一季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达到1.27亿元,同时持有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有413万元,这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钧达股份的亏损幅度。
这是2024年至今,钧达股份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亏损。

与此同时,钧达股份今年的资金压力也是有增无减。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3.84亿元。钧达股份解释称,经营现金流加速流出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记者注意到,钧达股份加大了费用的管控力度。2024年,由于研发人员结构优化薪酬减少,钧达股份的研发费用为1.99亿元,同比减少34.58%。其中,职工薪酬为1.41亿元,同比减少近23.3%。
截至2024年末,钧达股份的研发人员共有324人,较2023年末减少1024人,降幅达75.96%,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也由2023年的16.31%下降至10.24%。
从钧达股份的战略规划来看,出海是公司一个重要方向。
钧达股份在年报中提及,2025年,公司将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着眼全球光伏市场,将持续加强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及中东地区等海外市场的客户开发,不断完善全球销售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市场,持续提升海外销售占比,巩固海外市场领先优势。
同时,公司将积极完成正在进行的H股发行上市项目,打造A+H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拓宽融资渠道,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海外客户合作,推动海外高效电池产能建设落地,不断满足海外市场客户需求,提升全球服务能力。
二级市场上,资本市场用脚投票,钧达股份股价持续下探,2022年11月至今,该股整体已跌约七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