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5天,干货满满!兴安盟这场培训为农畜产品深加工“加把劲”
为加快落实“五大任务”和“六个行动”部署要求,全力推进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3月13日至19日,兴安盟农牧局联合兴安盟委组织部举办了为期5天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专题培训班,通过理论授课与产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产业链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来自盟直14个部门、6个旗县市的41名干部和9名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紧扣农畜产品深加工主题,聚焦产业链现代化关键环节,围绕政策解读、科技赋能、质量安全等核心课题展开深度研讨。农业农村部专家结合国家支农政策导向,剖析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本土企业家则立足兴安盟“黄金种植带”“优质牧业带”生态优势,分享了“科沁万佳”等企业通过精深加工实现价值跃升的实践经验。参训人员重点研学农畜产品项目储备、园区建设、主体培育、科技支撑、品牌营销等实操课题,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开拓思路。


实践教学环节,参训人员实地考察了乳品、肉牛、特色种植等领域的10家标杆企业。在科右前旗兴安伊利智能化车间,观摩液态奶全流程数智化生产体系;于乌兰浩特市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基地,学习兴安盟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标准化管控;在突泉县紫皮蒜创业园,见证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实现价值倍增。这些“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 的鲜活案例,生动诠释了产业链延伸带来的增值效应。


近年来,兴安盟把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举措,已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级49家、盟级56家。全盟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36家,总销售收入达到98.8亿元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企业1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企业102家。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3%,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98.8%,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72.5%。

针对加工链条偏短、品牌溢价不足等发展瓶颈,兴安盟农牧局将通过创建“扶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项目清单”,依托产业园、产业强镇等系列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重点推动“链主”企业补足加工短板,完善物流仓储等产业配套机制,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包一婧 通讯员 林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