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安:全链条培养 青年民警有力量
不久前,连江县公安局举办师徒结对仪式,选派7名政治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官与青年民警结成“师徒”,帮助青年民警系好入警的第一颗“纽扣”。
这是福建公安大力加强公安队伍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的缩影。近年来,福建省公安厅着眼公安工作现代化,制定实施新时代福建公安人才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探索“铸魂”“储才”“培优”机制,打好青年干部培养组合拳,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铺好年轻干部“奠基石”
“红袖标不只是醒目的标识,更是融入血脉的信仰传承。它象征着人潮中最安心的守护,诠释着‘人民的保护神’的深刻内涵。”近日,在“漳州110”警队荣誉日仪式现场,新警逐一拿到了自己专属的红袖标。简朴而庄重的仪式,增强了新警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

福建公安牢记“人民的保护神”殷殷嘱托,突出“对党忠诚”政治属性,持续用好“漳州110”基地、全国公安民警教育培训基地、上杭古田会议会址等特色资源,上好年轻干部入警的红色教育课、警示教育课、现场践学课“三堂课”。
此外,福建公安依托福建警察学院开办入警训练班,制定周密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忠诚教育计划,全方位提升新警政治素养、本领能力和务实作风。
建好年轻干部“蓄水池”
2月24日,福建警察学院,伴随着雄壮的中国人民警察警歌,来自省公安厅机关和设区市公安局的35名博士选调生新警迎来了2025年新警训练班的开班式。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省公安厅实施“名校英才”计划,引进“双一流”高校博士选调生近百名,采取“定向+专项”培养模式,并委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定向培养特殊公安专业人才;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储备库,分警种、分类别、分层级储备优秀年轻干部,并实施“一人一策一培养方案”,确保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福建公安注重从实战中发现培育人才,选派年轻民警参与“猎狐行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交通安全治理等重大专项行动,在“吃劲”岗位上给足时间历练、增强政治定力、锤炼工作本领。
搭好年轻干部“练兵台”
近日,在“陈伟宁科技工作室”,一等功臣、莆田市公安局城厢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陈伟宁正忙着带年轻民警分析易受骗群体心理和涉诈网址特征,搭建反诈预警模型。

作为警营“老”师傅,陈伟宁以科技工作室为载体,通过战训机制、专题培训、实战研判及师带徒等方式,带领信息化技术人才共同钻研,研发出的“三维智慧城市平台”荣获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
坚持“头雁”领航与“雏鹰”孵化并重,福建公安通过平台带动、课题推动、竞赛促动,建立推广一批体现福建公安特色的标兵工作室、创新团队,选树一批业务能手、办案标兵、学科领头人等,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人才格局。
福建公安还深化“师徒制”“警师库”等工作,遴选一批业务骨干,通过“师徒结对”传帮带帮助年轻民警尽快成长;同时常态化选派机关青年民警深入基层一线锤炼本领、积累经验,切实提升实战能力。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