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县勇担当】找到“金钥匙” 打开“致富门”——安化“茶旅文体康”解锁共富密码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军 邢玲 通讯员 刘翼张 陈垚
县域名片
“中国黑茶之乡”安化县是我省唯一茶业综合产值破百亿元的县(区),“安化黑茶”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获评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跑公共品牌”,“安化黄精”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化县拥有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3年,年均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79.91亿元。安化县持续推动“茶旅文体康”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5%、4.5%、6.5%,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担当故事
36万亩茶园绿浪翻涌,茶农指尖跃动采撷“金叶”;茶乡花海游人如织,如画风景正转化为百姓腰包的“真金白银”;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共建共享构建共富链条……当下,安化正以茶为媒,书写“绿叶子”变“红票子”、“风景美”变“生活美”的共富新答卷。
安化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安化不断挖掘特色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通过“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居民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一季度,安化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9%、6.4%、6.0%,均居益阳市前列。

茶农在安化县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采茶。 曹志辉 摄
产业带动,脱贫致富步入“快车道”
“今天我将自家茶园里采摘的鲜叶交到八角茶厂,领到1000多元。”4月25日,安化县马路镇蒋坪村茶农朱云兵对记者说。他家有7亩茶园,每年仅采摘春茶就有六七千元收入。
“茶农交来的茶我们应收尽收。”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超芝说,“采摘高峰期,茶农工资和鲜叶收购款每周超过40万元,我们想方设法在每周五现金支付。”
八角茶业三代人种茶制茶。小小一片茶叶,为邓超芝一家带来财富。“一人富不成福,乡亲富才能置身福中福。”邓超芝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18年以来,八角茶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让茶叶成为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金叶子”。目前,八角茶业已联系帮扶2200户茶农。
2006年,安化确定以“安化黑茶”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历经多年努力,安化黑茶已从地方特色产品发展成为区域规模宏大、品牌效应显著、经济效益良好、带动能力极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去年,安化黑茶综合产值达268亿元,带动40万人“家门口”就业。
安化黄精,是安化带动群众致富的又一优势特色产业。
“现在货都卖光了。”安化中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精育苗基地,黄精苗长势正旺,公司董事长蒋丰登告诉记者,安化多花黄精品质好、品牌响,产品供不应求。
中源农业成立安化多花黄精合作社,为田庄乡永坪村、文溪社区400多户农户提供种苗、传授技术、包回收产品。柘溪镇唐溪村脱贫户陆加良2016年在中源农业帮扶下种植黄精,目前已发展到40多亩。黄精苗种下后3至4年可采收,平均每亩纯收入2万多元。按目前价格,陆加良栽种的黄精值70多万元。
种黄精,赚“黄金”。安化黄精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12.6万亩,带动12.8万人就业,去年综合产值达34.1亿元。
利益联结,景区社区携手迈入“康庄大道”
安化茶乡花海是一个占地2500亩、由98座山头组成的生态文化体验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龙塘镇茶乡花海社区,毗邻茶乡花海生态园,是我省第二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共安置贫困户517户2133人。
从2017年景区开始建设,到2020年开园运行,景区、社区相伴而行,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景区得发展、社区增收益、居民就近就业。
茶乡花海社区居民廖建军在景区当保安,每月工资2800元。他说:“搬迁前,全家住在‘山尖尖’上,买东西都要坐一个多小时的摩托车去集市。现在不仅生活方便,在家门口工作收入也更多了。”2020年以来,景区为社区来此从事电瓶车驾驶、导游、保洁等工作的130名搬迁户,发放工资500万元。
茶乡花海园区2019年纳入省重点产业扶贫管理项目。脱贫攻坚期间,为联系帮扶的2052户贫困户8125人累计分红919万元。
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总经理黄郎云介绍,景区在每张门票中拿出10元返还给被流转土地的农民。2020至2024年,共分红422万多元。
集体经济也有稳定收入。茶乡花海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成旺介绍,在茶乡花海景区施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试点”项目中,社区每年有21.7万元的分红收入。
黄郎云说:“企业的收入和农民收入是挂钩的,对共同富裕的探索是有成效的,也是值得的。”
经营村庄,共建共享拓宽“致富路”
安化县渠江镇桃坪村地处柘溪库区腹地,是典型的“山多地少”山区小村。以前,村民以传统农耕、茶叶种植和外出务工为生,处于“吃饱不愁、余钱没有”的状态。
2022年,村党支部书记胡君平创新开办集体经济合作社,设立信用互助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源资产部、商务合作部4个部门,以壮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将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个公司来经营,让村民从村级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构建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桃坪村有2000多亩茶园,村里成立茶叶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入社农户茶叶,茶叶款根据销售情况兑付。农户只需负责种植茶叶,其他事情村干部“承包”。入社农户每年还可享受股份分红。村民周新光承包70多亩茶园,今年茶园收入将有15万元左右,年底还有300元的股份分红。目前,村里已有152户入股茶叶合作社,每户平均增收2万元。
2022年来,安化县持续深化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县级示范创建村29个,桃坪村是其中之一。桃坪村通过党建引领,以文强基,使得群众主体进一步深化。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82.6万元,村民分红25万元。
2022年,安化县“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被省政府作为综合大督查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目前,全县43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
专家点评
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共同富裕
湖南城市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孙倩
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作为城乡融合的枢纽,县域经济通过激活乡村特色资源、优化要素配置,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安化深谙“无特色不县域”的发展逻辑,将黑茶、黄精等地理标志产品作为核心资源,以“茶旅文体康”多业态融合为抓手,构建“接二连三”的产业链条,构建共富引擎。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门票分红”“以工代赈”等机制,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网络,筑牢共富根基。以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激励村民主动参与村级建设,拓宽共富通道。
安化县立足“中国黑茶之乡”的资源禀赋,以“茶旅文体康”融合为突破口,构建“一业兴、百业旺”的产业生态和村民、企业、村集体等多主体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