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母爱织就儿女成长路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实习生 田佳怡 余佳雪
3月30日一大早,周钢乘坐地铁到达武汉市湖口站,在地铁站出口,碰到父亲、大姐和弟弟,大家一起走出地铁站。在流芳陵园的进门处,看到了二姐,简单寒暄后,一同朝着母亲沈仪兰的墓碑走去。暖阳洒在地面上,为早春添了几分暖意。母亲去世不到一年,一路上,大家都在追忆母亲生前的往事,目光中透着哀伤。

行至墓碑前,周钢放上了提前准备好的《楚天都市报》,那期报纸上刊登了母亲生前为子女留下生活保障的文章。“多亏了您10多年前为我们兄弟俩买的保险,为我们带来了一份额外的保障。”
父亲小心翼翼地将祭品摆放整齐,双手颤抖着点燃香烛。青烟袅袅升起,模糊了众人的视线。望着母亲的照片,大家的眼眶泛红。
1969年,周钢的父母在洪湖市峰口镇文化馆对面的老屋里结婚。由于父亲先后在大冶金湖钢厂、汉阳钢厂工作,十分繁忙。在之后的十年间,父亲与母亲都分居两地。
“母亲一人承担了既上班、又生儿育女的重任,拉扯大了姐弟四人。”周钢告诉记者,小时候,母亲买了缝纫机,为孩子们缝制衣服。也正因此,他们都能在春节时穿上新衣服。看到四个孩子穿上新衣笑容满面的样子,母亲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早期家庭收入窘迫时,母亲还用自己的钱购入了一台草包机,在工作之余打草包,制作一个草包只能赚一角钱,以此贴补家用,让这个小家得以温饱。
周钢表示,尽管当时生活拮据,母亲却总是一副笑脸。她乐观向上,也十分支持儿女的学业和工作。“至今我都记得,我读高中、大学的学费以及大学住校的生活费,母亲每次都是提前准备好交到我手中,让我顺利毕业参加工作。”
“你妈妈自己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对你们子女四人毫无保留。”父亲轻轻叹了口气,眼神里流露着思念。
周钢抹了抹眼角的泪,说道:“母亲因胃病重症入院,即使是在医院最后的日子里,她也常教导我们要勤劳俭朴。母亲身上勤劳俭朴、乐观坚强等优秀品质,织就了我们的成长之路,树立了良好的家教家风。”
如今,四姐弟中有三人都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将清廉家风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周钢说,母亲去世前的心愿,就是希望子女能照顾好独居的父亲。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他和姐弟一有空就往父亲家跑,陪父亲吃饭、唠家常,哪怕工作繁忙,也不忘问候父亲。
“我们知道,母亲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们,守护着我们。我们会把这份对她的思念,化作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让好的家风家教一直延续下去。”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